•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中国建筑平台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 » 正文

    建筑行业迎来利好政策,居间费、工程款终于有了应对之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0-19 15:13:13    来源:森哥侃史    浏览次数:163    评论:0
    导读

    建筑行业迎来利好政策,居间费、工程款终于有了应对之法

            建筑行业的利好政策,居间费、工程款终于有了应对之法
     
            建筑行业如果由总包来承接一个项目,如果总包在将业务分包出去,一般是不被允许的,如业务中的人员、机器、设备、辅助材料、措施、费用、管理费等都包括在内,但承揽分包的企业并不能完全提现出来这些费用,例如承揽项目的居间费,以及一些设备租凭等等。
     
     
            这种情况就对企业的税负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不仅会因为进项不足造成的增值税过高,还会因为缺少成本票而造成企业所得税过高,对我们财务人员做帐也比较被动,涉税风险太多不过咱们企业遇到这种情况是可以这样做的: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在园区成立分公司用总公司的资质承接业务,设立的分公司在税收洼地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税收洼地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当地政府财政激励支持!
     
            目前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或者少数民族自治区都出台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将企业注册到有税收政策的税收优惠区,不仅节税而且合理合法。
     
            园区对注册企业的增值税以地方留存的30%~60%扶持奖励;
     
            企业所得税以地方留存的30%~60%给予扶持奖励
     
            财政扶持按月返还,当月纳税,次月扶持奖励;
     
            个人独资企业可以申请核定征收,核定后综合税负4%以内;
     
     
     
            而对于缺少成本的建筑企业,例如高昂的居间费之类的,居间费多数是因为居间人不愿意开具发票,因为税费太高,这也会导致企业无票支出,缺少成本,面临多缴税,对双方来说都是比较头疼的事,那么这种税务问题有办法解决嘛?
     
            答案是有的:那就是个人独资企业核定征收!
     
     
            案例分析
            个人独资,业务分包
     
            建筑企业可以将一些无法或难以获得进项成本发票的业务,分包给个人独资企业,享受核定征收。(如:机械设备租赁、建筑设计、劳务服务、工程管理、工程技术服务等)
     
            这里以开票500万,在完全没有进项发票的条件下为例:
     
            增值税: 500/1.03*3%=14.56万
     
            附加税: 14.56*3%=0.44万
     
            所得税: 500/1.03*10%*35%-6.55 =10.44万
     
            实际纳税额 : 14.56+0.44 +10.44= 25.44 万。
     
            个税税负:2%,综合税负5.08%!相比较之前40%的税负可以说是节省上百万了!
     
     
     
            具体的节税方案要视企业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说到税务,除了个人以外,可以说这也是所有企业都需要考虑的大问题,连马云、刘强东也在其中,不然怎么会有马云没有薪水,而刘强东的年薪只有一块钱这样的事情出现呢?
     
     
            其实上面用的这个避税方式,正是《避税》这本书中的众多避税方式之一,这本书中运用了上百种真实案例,各种避税方式相结合,告诉你怎么正确而又合理的避税。
     
            是不是很多人都觉得避税问题只有那些出色的财务才会知道,其实不然,老板也是要懂得一定的节税知识的,这样才能的合理的帮公司节省的开支,让你的收益最大化。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jzwpt.cn/news/show.php?itemid=716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z18982222537@126.com。
    0相关评论
     

    (c)2024-2025 中国建筑平台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邛崃建筑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303500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