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中国建筑平台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 » 正文

    福建泉州探索老建筑固态保护与活化传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0-11 14:58:08    来源:潇湘晨报    浏览次数:126    评论:0
    导读

    闽南古厝、哥特式建筑、古罗马式建筑、中西合璧民居漫步在福建省晋江市新塘街道梧林古村落,眼前一栋栋古厝洋楼,别有一番风情。6年前,梧林却不是这番光景。200多栋近代特色建筑旁杂草丛生,其中不少因年代久远破败倒塌。这些大都是早年华侨建设,子嗣身处海外,宅子自然也没人居住和管理。村民蔡马追说。2015年起,晋江入

     闽南古厝、哥特式建筑、古罗马式建筑、中西合璧民居……漫步在福建省晋江市新塘街道梧林古村落,眼前一栋栋古厝洋楼,别有一番风情。

    6年前,梧林却不是这番光景。200多栋近代特色建筑旁杂草丛生,其中不少因年代久远破败倒塌。“这些大都是早年华侨建设,子嗣身处海外,宅子自然也没人居住和管理。”村民蔡马追说。

    2015年起,晋江入选农村“三块地”全国改革试点,借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东风,新塘街道探索宅基地流转机制。“宅基地流转上市,村民之间的宅基地可以自由转让;由政府征收的土地和宅基地,村民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产权置换或两种方式相结合的补偿安置方式。”新塘街道有关负责人说,有了政策的支持,老宅由政府统一征收、修缮、盘活有了名目和依据。

    2017年,梧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被列为福建省重点项目,规划用地1900亩,需征收240幢房屋,涉及400户、海内外1.6万多人。如何打造“留得住乡愁”的新古村?

    泉州给出的答案是:固态保护、活化传承、业态引入。为了让大家明白政府征收的目的是对老宅进行修缮保护,征收前,相关部门与国内古建筑规划机构合作,一户一案制定修缮保护方案。大批华侨、乡亲从海外回乡,“我邀请叔叔回国,第一个签署了征迁协议。”蔡马追说。

    由此,古厝洋楼得以保护,传统村落的发展空间也被打开。2019年11月,晋江与北京青普旅游文化签约,整合古厝、洋楼、土地,建设传统非遗体验工坊和沉浸式戏剧演出点,由原住居民参与介绍和展示,打造地方特产孵化平台,形成城市文旅活态文化体验新名片。

    眼下,行走梧林,可以在1930年的老洋楼里呷一口南洋下午茶,与传统手工匠人一起包粽子;在侨批馆中感受情系家园、心怀桑梓的牵挂;百亩紫色花海旁,富有侨乡特色的文创集市人头攒动……今年8月,梧林社区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一个集闽南华侨建筑展示、生活体验、文化创意、田野风光等于一体的闽南文化旅游目的地,正吸引着八方来客。

    “泉州申遗成功,让我们看到更多可能性,也增强了回乡创业的信心。”90后晋江小伙吴志励喜欢古玩,在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创氛围后,决定回梧林开辟新天地。

    而在酱缸旁长大的90后晋江小伙吴华清,早在2014年就接手了祖父的酱油事业。今年泉州申遗成功之后,他升级了位于梧林的线下体验门店,“希望借申遗成功带来的文旅热度,实现产品与文创的融合发展”。门店旁,由12栋闽南侨乡传统建筑和洋楼组成的青普文化行馆今年6月开业,打造独特的文旅体验。

    在业态提升过程中,梧林社区将集体土地折价入股运营公司和业态投资公司,让居民变股东,共享发展红利,不仅让土地资源“活起来”,更让群众腰包“鼓起来”。“我们不仅有项目股份,还接受了免费培训,家门口就业就能增收,以后的日子甜得很!”谈到未来,蔡马追信心满满。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jzwpt.cn/news/show.php?itemid=690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z18982222537@126.com。
    0相关评论
     

    (c)2024-2025 中国建筑平台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邛崃建筑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3035003号-2